国际商务
国际商务专业正在成为那些热衷于经济学并希望了解全球商业机会的人的理想选择。在当前强烈的国际化背景下,了解全球经济问题以及在国际商业环境中进行管理的能力变得尤为重要。如果你希望在一个充满潜力和机遇的领域发展你的职业生涯,国际商务将是一个理想的选择。让我们一起探索为什么这个专业能吸引全球众多学生。
专业介绍
国际商务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能够在跨国公司、外贸企业、政府机构等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该专业涉及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物流等多个领域,培养学生具备国际商务谈判、跨文化沟通、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培养目标
-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以下特征的融通性、应用型和国际化人才: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良好心理素质;具有扎实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基础,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系统掌握国际商务实务运作与业务技能,熟悉国际商务环境、规则和惯例;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胜任跨国公司、涉外经济贸易部门、政府部门及研究机构等单位的经管类工作。
-
预期毕业5年后:具有完备的专业知识与较强的业务能力,能够独立从事国际贸易与投资、国际金融、市场营销、国际物流、跨国经营与管理等业务;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研究能力,熟练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国际商务方面的实际问题,并做出有效的预测;具有开放性的国际视野和良好的国际交流能力,实现顺畅高效的国际商务交际和沟通;具有开拓性思维,在国际商务领域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能够通过终身学习适应职业发展,在国际商务领域具有职业竞争力。
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原理、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国际贸易实务操作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解决处理国际贸易业务工作中具体问题的实际能力。
知识要求
-
学生须熟练掌握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等基础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
学生须系统掌握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创业学等国际商务专业理论知识与方法,掌握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
学生须选修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科学技术、语言文学、健康艺术、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通识性知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品行端正,遵纪守法,忠于职守,乐于奉献。
能力要求
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包括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三个方面。
-
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课堂、文献、网络、实习实践等渠道获取知识:善于学习和吸收他人知识,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
能够应用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并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
-
具有较强的组织沟通能力与探索性、批判性思维能力,不断尝试理论或实践创新。
素质要求
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素质结构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四个方面。
-
努力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较强的形势分析和判断能力;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价值观念和爱国主义的崇高情感。
-
具有国际视野,系统掌握国际商务专业基础知识,具备发现组织管理问题的敏锐性和判断力,掌握创新创业技能,并能够运用管理学理论和方法,系统分析、解决组织的管理问题。
-
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人文素养;具有时代精神和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积极乐观地生活,充满责任感地工作。
-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具备稳定、向上、坚强、恒久的情感力、意志力和人格魅力。
主干课程
-
微观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
国际经济学
-
管理学
-
会计学
-
应用商务统计学
-
组织行为学
-
国际财务管理
-
国际战略管理
-
跨国人力资源管理
-
全球营销管理
-
跨国公司治理
-
运营管理
-
国际商法及环境
-
电子商务系统
国际商务专业的研究方向
-
应用经济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国际商务
授予学位
一般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职业发展
该专业就业领域涵盖政府、事业单位以及金融系统的涉外部门和内外资企业,主要从事:
-
银行会计/柜员
-
公务员(中央国家机关)
-
公务员(省级机关)
-
公务员(地市级机关)
-
公务员(区县级及以下机关)
-
外贸/贸易专员/助理
-
销售代表
-
公司业务
-
审计专员/助理
-
个人业务
-
事业单位人员
相近专业
国际商务专业学校排名
-
厦门大学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中央财经大学
-
暨南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浙江工商大学
-
西南财经大学
-
江西财经大学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山东财经大学
-
天津财经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广东财经大学
-
安徽财经大学
-
华侨大学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
辽宁大学
-
重庆工商大学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
山西财经大学
-
扬州大学
-
北京联合大学
-
云南财经大学
-
新疆财经大学
-
杭州师范大学
-
吉林财经大学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
贵州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