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在全球日益重视心理健康的背景下,心理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关怀人类整体福祉的重要工具。赴中国攻读心理学硕士项目,为国际学生提供了接触先进教育体系、系统化课程设置以及广阔国际交流平台的宝贵机会。
专业介绍
心理学硕士培养包括三个研究方向: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与心理健康、认知神经心理学。本专业拥有稳定的学术团队与丰富的临床资源,师资力量雄厚,并与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和心理机构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积极开展访学交流和心理治疗培训。
培养目标
(一)基本要求
-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心理学人才;
- 具有坚定理想信念与良好职业操守,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 掌握坚实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能进行科研与实践,具备外语学术交流能力。
(二)具体要求
- 系统掌握心理学基本理论与技能,了解国内外发展动态;
- 具备创新与实践能力,掌握研究方法及外语交流技能;
- 拥有良好科学素养与学术伦理;
- 拥有健康体魄、健全人格;
- 毕业后能胜任科研、教学、管理、人力资源、咨询等工作。
谁适合学习这个专业?
以下类型的学生适合攻读心理学硕士专业:
- 对人类行为、情绪和心理机制感兴趣;
- 擅长倾听与共情,具备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 有志于在教育、心理咨询、人力资源或社会研究领域发展;
- 能够适应高压环境,具备持续学习的动力;
- 希望长期从事心理健康与人类发展相关职业。
学习方式及学习年限
本专业为全日制学术学位项目,采用导师制与课程学习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学制2.5年,最长可延至3.5年。
课程设置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1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 |
2 |
自然辩证法 |
1 |
3 |
硕士英语(一) |
2 |
4 |
硕士英语(二) |
2 |
5 |
研究导论 |
2 |
6 |
实验心理学 |
1 |
7 |
心理学研究方法 |
2 |
8 |
论文写作与发表 |
1 |
9 |
创造心智与创新训练 |
2 |
10 |
认知神经科学导论 |
2 |
11 |
情绪和认知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
2 |
12 |
体育:身心调适与太极拳 |
1 |
13 |
美学之旅 |
2 |
14 |
多元统计与心理测量 |
2 |
15 |
创造力心理学 |
1 |
16 |
学习科学 |
1 |
17 |
脑科学与教育 |
1 |
18 |
生涯设计与就业指导 |
1 |
19 |
ERP的原理与应用 |
1 |
20 |
眼动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
1 |
21 |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
2 |
22 |
生命科学实验规范和仪器使用 |
2 |
23 |
电生理学 |
2 |
24 |
实验动物学 |
2 |
25 |
应用统计学 |
2 |
26 |
脑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
2 |
27 |
社会性发展 |
2 |
专业实践
学生需完成不少于三个月的专业技能实践。
- 实践基地:设在具备资质的临床或心理研究机构。
- 实践内容:包括观摩心理检查、心理治疗、参与分析讨论、独立实践等。
- 考核与待遇:通过考核可获得临床实践津贴。
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学术交流”的培养方式,强调导师团队联合指导与多学科融合。
研究方向
- 基础心理学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学校相关规定者,可授予心理学硕士学位。
职业发展
毕业生可在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企业与政府部门等从事心理咨询、教学培训、人力资源管理、危机干预等工作。
相近专业
- 教育学
- 社会工作
- 神经科学
- 人力资源管理
中国该领域的领先大学
- 北京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华南师范大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西南大学
- 天津师范大学
- 南京师范大学
- 浙江大学
- 华中师范大学
- 陕西师范大学
心理学专业点评
中国高校的心理学硕士专业具备较强的应用性和现实结合性,贴近社会发展与人类心理健康需求。得益于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实践基地和国际化合作网络,学生不仅能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能在实践中积累宝贵经验,特别是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教育与科研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该项目的一大亮点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同时融入眼动追踪、近红外脑成像、脑电生理等先进研究手段,体现了该专业在中国的发展现代化与国际化。
以上是关于心理学硕士专业的综合信息。欢迎访问“查询专业”专栏,了解更多中国留学课程详情!
如需申请适合自己的中国留学奖学金项目,欢迎立即联系 Riba 团队获取一对一咨询与申请持。
Riba 联系方式:
- 公众号:China Scholarship Network
- 热线电话:+84 - 888 666 350
- 热线电话:+84 - 888 666 152